2014年5月30日,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国际合作部外文翻译室主任咸延英应邀做客第190期“学萃讲坛”,为外语系师生作了《我对科技翻译工作的认识》的讲座。讲座由外语系副主任郑玉荣教授主持。
作为哈尔滨工程大学首届(科技)英语专业毕业生,现供职于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咸延英回顾了从事航空企业英文翻译工作二十四年的经历, 与师生分享了她作为一名出色的科技翻译的实践经验,讲座围绕科技翻译工作的意义、工作特点和性质、工作要求,科技翻译的质量标准以及科技口译和笔译翻译的技巧,并结合用人单位的需求谈了对翻译专业硕士学位(MTI)人才培养的设想和建议。
在科技英语方面,译者首先要做到“杂家中的专家,专家中的杂家”。要在 “杂”中定位自己擅长的专业方向,例如能源、电力等。之后,再逐渐转向“杂”,即了解该领域各方面相关基础知识,例如技术、生产、销售、售后保险等。译者要兼顾口笔译,不可单线发展,要多参加技术培训,扩大知识面。“信、达、雅”这一标准在科技英语中更注重的是“信、达”。做到“不漏译”、“不误译”。漏译是科技英语翻译中最恶劣的情况,一定要避免。在自己不确定的问题上,要添加“译者注”字样,争取不误译。在口译中,表达要有逻辑性,在听到一句话时,译者要对下一句进行预测。口译最高境界是“无我”,译者要发音准确,让译文听起来宛如两者以母语般自然交流。在笔译中,译后要自己阅读译文,纠正错误。
咸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成为合格译员的要素。首先,勤奋;译员应勤查典、勤问,多看行业杂志,进行积累。其次是谦虚与自信,并且译员应具备迅速学习的能力。对于口译员来说,声音很重要,要悦耳动听,自己把握合适的“度”,充满活力与热情,不要带自己的口头禅或小动作。笔译是件枯燥的工作,因此性格在笔译中也起一定作用。笔译者要耐得住寂寞。
除此之外,咸老师也对MTI的教学提出了自己的一点构想。她认为各个院校MTI应结合自己学校的专业特色,引导学生了解想从事的各个行业的翻译内容,了解该行业翻译要求,为学生创造条件使其参与制造或实验课题,模拟实际口笔译场景。从而使学生明确就业方向与定位,在入职时也可以更快更好的进入角色。
通过此次讲座,咸老师为同学们揭开了翻译的“神秘面纱”,使同学们对科技翻译工作有更直接和深入的认识,了解到科技翻译的必备素质,并以此为借鉴,认识自身不足及努力方向,向成为一名合格译者的目标又迈出坚实的一步。除此之外,此次讲座也为同学们的择业提供了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