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周报(20170518):听杨剑讲英语课(金声 康晓啸)

时间:2017-05-18作者:文章来源:外语系浏览:1119

听杨剑老师讲英语课

2017518工学周报

记者 金声 2014080611 康晓啸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颗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
  外语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价值观引领的前沿的阵地,因为“外语特别是产生于英美文化圈的英语,其背后镶嵌的正是一整套的西方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要注重联系学生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回答一些综合性、深层次的理论和认识问题。杨剑作为外语系专业课教师,既授业又传道更解惑,把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作为政治责任,使学生在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加自觉坚定为实现中国梦以及海洋强国梦而矢志成学的信心。

杨剑是大学英语教研部第一教学团队党支部书记,也是外语系副教授、《大学英语》公共基础课和《当代加拿大文学专题研究》英语专业硕士选修课教师,每年给全校各专业的10个班级授课。他说:一个大学教师无法脱离开价值观引领;一个党员更无法脱离开党性国情、脱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好党员要有一副思想上的钢筋铁骨
    2014
72班今天的英语课似乎又出现了思想失控的小风波,在以《东西方教育比较》为题的PPT英语个人展示中,个别学生开始诟病中国教育的各种缺点:中国教育这半个世纪简直乏善可陈,西方有很多世界知名的私立大学,而在中国,想要读好大学就只能挤高考这根独木桥”“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教育的GDP投入也太低了,这样的教育怎么能发展,这样的国家怎么能富强?”“我们农村的孩子一轮一轮地过关斩将,承受巨大的升学压力,终于考上个好大学,可毕业了依然找不到一份好的工作”……这是个敏感的选题,用杨剑的话说,今天的大学生有想法、敢说话,老师要是没有点思想上的钢筋铁骨,即便是英语课,也可能被这群来势汹汹的90消灭了。
  但杨剑偏偏喜欢触碰学生们的思想盲区。我从不为言论观点的尺度批评学生,学生嘛,找你来就是成长学习的。因为有疑问,才有解答疑问的需求;有矛盾,才有打通思想的机会。老师能在恰当的点上给学生的思想注入强心剂,这就叫立德树人。为了让同学们能听得更清楚,杨老师的英文点评中会特别将一些重要观点再用中文解释一遍。
  你们诟病的问题都存在,与西方横向比较是为了找差距求进步,但关键是纵向比较,把中国教育现状放在中国的历史和国情中去理解和认识。发展中的国家百废待兴,只看教育占GDP总百分比显然是不全面的。我们这样一个泱泱大国,如果把教育资源投入到精英教育上,试问你们在座有多少同学会失去上大学的机会?我们的祖国积贫积弱、饱受创伤近百年,这样一个民族想要发展,想在国际社会中与发达国家比肩,我们这一代人不承受压力,谁来承受呢?
  杨剑客观理性的拨乱反正瞬间平息了小愤青们的异潮,但杨剑说,老师不能只会平愤,更要给出思维方法。他展示了一组凌晨四点半的哈佛大学图书室的照片,照片上的自习室和图书室灯光斑驳。无论哪个年代哪个国家,只有勤奋努力的人,才会创造美好的未来。如果你想进入世界一流大学,想和祖国一起去圆中国梦、海洋强国梦,你也要有凌晨4点半的勤奋。要知道,任何一个发达国家,在原始资本积累的初期,都曾经历你我今天的埋头苦干。教室里一片沉默,杨剑声调不高却掷地有声的一番话将学生们带入沉思。
  杨剑说,语言文化的学习必然涉及到习俗、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学习与甄别,作为英语老师,有责任和义务引领学生对涉及西方的政治、宗教、法律、教育、社会等方面的学习内容和信息进行历史、客观的辩证分析,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而这一切的前提,是老师在思想和精神上首先不能缺钙
  
一堂好课是这样炼成的
好老师加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就会让教育活灵活现。杨剑是幸运的,搭载我校英语教学改革的航船,大学英语课授课内容以话题围绕教材,授课方式形成了课下以问题为导向自主实践学习和课上小组讨论与展示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课考验的是两头的功夫:老师备课的深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厚度,师生见面则更像是一种过堂。新模式英语课一个话题8个学时4次课,要想把这个过程走下来,老师和学生谁都甭想偷懒。
  作为老师,杨剑得能选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切入点:从马航失联看空难”“时间都去哪儿了?”“英雄曼德拉”……话题既要有正向意义,又要可展开讨论。内容上既要有框架性和涵盖量,又要有启发性和延伸力。学生通过这些内容掌握教育相关的关键词汇、重点语法,并大体了解中西方教育,为进一步自学做好铺垫。第一次课结束后,学生们会收到一批话题学习材料:其中包括10篇英文阅读材料、两段英语短视频,以及奥巴马的演讲视频,比尔·盖茨关于教育和优秀教师的演讲视频和30个关于教育的开放性问题。第二次课以学生自学为主,阅读材料,并在课后查阅补充资料、回答问题,最后制作出表达个人思考的英文PPT。第三、四次课,每个学生抽取题签、进行问答,然后借助制作的PPT进行英文展示和交流,老师和其他同学点评打分。
  英语课上的时事新闻紧跟潮流动力学院2013级本科生高启说,嫦娥三号探月降落成功之际,杨老师给我们推送了原汁英语新闻,从那条新闻里我记住了Chang'e-3(嫦娥3号)、Jade Rabbit(玉兔号)、blast off(发射升空)、lunar rover(月球车)等一套时髦的新名词和短语,而且更重要的是,外媒对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惊叹和赞誉让我产生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作为舰船动力学方向的学生,保卫祖国万里海疆就是我的责任,也是我追求的梦想。
  貌似信手拈来的时政新闻背后是老师漫长的学养积累,课上简短明了的点评则更是考察老师的淬火能力的高端水准,而不断更新的时政内容也要求老师能与时俱进。所以杨剑说,一堂好课如同一口好钢,都需要千锤百炼。
  
做有情怀的教育者需要一点激情
杨剑是个有情怀的老师,他常常告诫提醒自己:青春期的孩子们很叛逆,但他们更渴望人生的点拔、思想的引领和师长的理解。无论你有多深厚的学养,撬不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如同神射手把箭射空,无论你有多高的理论修养,不能喂饱学生的需求与渴望,就是对牛弹琴。
  最初,杨剑很犯愁工科学生上英语课提不起兴致,无论老师如何情绪高涨,下面依然是溜号犯困。学生听不进、效率低,根源还是课程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杨剑是个肯为学生花时间的老师,他课间播放学生爱听的英文歌曲,课上结合歌词讲解语法,还给同学们推荐英文电影、美剧,帮助他们提升学习兴趣。在英语课程改革的支持下,杨剑大胆尝试将时政时事内容引入英语课堂,并推荐大量丰富的视频、原著等资料,帮助同学们学习和理解。
  在曼德拉逝世新闻热点持续的一个月时间里,杨剑推荐了中英文版的曼德拉自传《漫漫自由路》及根据其生平改编的三部电影:《不败雄心》(Invictus)、《再见巴法纳》(Goodbye Bafana)、《颅骨国家》(Country o f My Skull)。他从一则新闻入手,鼓励学生阅读英文版的曼德拉自传并结合影视作品强化理解,通过课下自学和课堂讨论让学生充分了解曼德拉的生平和品质,既巩固了英语知识,也帮助他们坚定正确的人生观,立德树人的效果不言而喻。
  钓鱼岛事件发酵升温成为时政热点时,杨剑推荐了美国导演里比(Chris D.NeBe)的纪录片《钓鱼岛真相》,帮助学生从历史角度了解钓鱼岛问题的由来及历史真相,从国际政治的角度认识日本政府的错误态度,回顾我国历朝历代仁人志士誓死卫国的壮举,培养其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为了解决学生越来越多的问题,杨剑建了QQ群和微信群,不爱听课和意犹未尽的同学都主动与他交流讨论。他越来越意识到,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立与形成关键期的大学生,对很多事物的看法犹如盲人摸象,如果此时,老师的教育到位,正确的价值观就会在同学们心底生根发芽。
  几年时间里,杨剑老师先后给同学们推荐了几十部著作,数十部音视频文件、电影、美剧,几百篇优秀的中英文阅读材料。同学们有疑问找到他,他也总是有求必应,与学生聊着聊着,就能给学生开具一份私人订制的书单,这些内容在育人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2009级核学院毕业生王冶再次找到杨剑,说道:当年您向我推荐《富兰克林自传》并鼓励我学好英语,对我产生了长久的影响。我想对您说一声谢谢!

这是杨剑最感动和骄傲的一刻,德育教育在英语课漫长的教学实践中迸发出激情与火花,杨剑用充满正能量的精神滋养了一批批学生成长成才,也踏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学英语课实践育人之路。